3
月16日
晚,由華育英才精英俱樂部主辦的湘潭市大學生公益實踐活動:“愛心課桌計劃”啟動儀式在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一報告廳舉行。
啟動儀式用視頻資料的形式,以婁底市新化縣科頭鄉的小浪小學為典型案例,再現了貧困地區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為大家上了一堂以
“
愛與感動
”
為主題的公益課。
湘潭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安幹警、高校教授、企業代表、湘潭市十大傑出青年等在内的20餘位社會愛心人士、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共計600多名大學生以及從1974年就在小浪小學任職的謝校長帶着兩名十歲的孩子(胡高鵬和劉穎玲)共同出席了啟動儀式。
4
月
14
日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正式實施了“愛心課桌計劃”。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的愛心人士及建築工程學院兩名代表學生會主席彭學玲、團副助理王中正兩位同學在王晶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小浪小學;據報
小浪小學建于上世紀
30
年代,目前共有
218
名學生、
7
個班級、
8
名教師師資力量薄弱,教學條件艱苦,特别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和支持。
4月14日早上,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的愛心人士在譚邵高速公路湘潭收費站集合,由于路程遠并且路上坑坑窪窪,路況十分不好,有時還要下車走路,所以直至下午13
:
00
才到達。到達時受到了小浪小學
全體師生的熱烈歡迎,謝校長以及教師帶領全體人員參觀了小浪小學後,
在場的大學生在觀看了小浪小學艱苦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的視頻資料以及聽了謝校長講述胡高鵬和劉穎玲的悲慘家境(胡高鵬父親去世,自己心髒積水,無錢治療;劉穎玲父親去世,母親因車禍緻終身癱瘓)後,不少人感動落淚。當我們已到達是已是午飯的時間,
由于去的人比較多,組織上由于考慮到在學校用餐
會給學校帶來不小的壓力,所以所有志願者提前都帶足了幹糧,生怕會給學校增添一絲壓力,但萬萬沒想到謝校長早已經為大家安排了一頓的午飯,而且由于學校地方很小,所以用餐的地方就隻能在孩子平時上課的教室裡面。午餐雖然簡單,但是粒粒米中都飽含了學校對我們的熱情和感激之意,我們也深深地體會到在擺脫了都市中那種冷漠環境的極其質樸善良的人們和可愛的孩子們,我們的心深深地被感動了。
在用餐完畢後,首先由各位愛心領導、嘉賓、愛心支教教師以及小浪小學校長、老師、學生代表在操場面對面組成一條愛心隊伍,傳遞愛心物資,随後全體人員在操場列隊集合、唱國歌;之後謝校長、愛心人士代表做了講話,後來謝校長代表小浪小學全體師生表達了對社會愛心人士的感謝。接下來在接近不到
20
平米的操場上舉行了捐贈儀式,謝校長公布了愛心活動善款捐贈的情況:捐款共計
40000
元,課桌
170
套;其中建築工程學院的學生代表把學院募捐到的
1500
元現金交給了謝校長,并慰問了
8
名小浪小學教師和
8
名貧困學生代表。在捐贈活動儀式結束後,全體愛心人士觀看了由全體小浪小學的學生表演的“感恩的心”手語舞蹈;這些孩子用他們稚嫩的雙手和真情跳出了所有人的愛心和眼淚,孩子們用他們的舞蹈表達了他們自己的愛的方式,使得我們又被再次感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複!
在接下來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所有學生志願者進行了現場支教,工作人員把所有愛心支教志願者分成七組,每組選出組長,由組長根據組織方統一協調安排,前往小浪七個班級給學生上課,以此來貢獻我們微薄的力量。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孩子們一切做遊戲,學畫畫等各種學習方式,和孩子們很快成為好朋友,和孩子們玩兒真的是快樂了别人也快樂了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過得好快,轉眼我們又要返
回了。由于天色已晚,代表團不得不坐上了返程的汽車,再回去的路上我們不斷回頭眺望大山,眺望着那些排着隊把我們送出去的人,心中不禁想說:“孩子們,你們要努力!終有一天,你們會成為我們,而我們會永遠愛着你們!”
這次活動充分發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共同參與到
“
愛心課桌計劃
”
活動中來,每一位愛心人士都捧着一顆愛心,獻一份真情,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學生,讓他們不再因為沒有課桌而伏在闆凳上寫字,不再因為窗戶沒有玻璃而挨凍,使每位孩子都能夠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成長。我們呼籲大家為小浪小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師資力量的薄弱與教學資源的短缺是小浪小學和更多像小浪小學一樣的貧困學校面臨的兩大難題,雖然條件艱苦,但是孩子們有希望,有夢想,困難與坎坷擋不住孩子們成長和奮鬥的腳步
”
,小浪小學謝校長稱,
“
點燃希望是美德,更是一種幸福。
”
深情的語言見證了謝校長對孩子們不離不棄的決心。
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副校長李希恒、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範、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副政委柳四清、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感動湘潭十大新聞人物袁術芳向在場的以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為代表的大學生和各界社會人士呼籲:
“
大學生應該積極投身到
‘
愛心課桌計劃
’
的公益行動中來,通過公益實踐、團隊合作讓大學生深入基層,弘揚中華民族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每一位大學生都奉獻一份愛心和真誠來幫助更多的山區孩子,讓貧困山區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與博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