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類别及領域簡介
材料與化工是為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學科交叉融合優勢、有效支撐、輻射和帶動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而調整的專業類别,适用的行業領域包括:材料工程、化學工程、紡織工程、輕化工程等,是與材料及化工行業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我校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學位以紡織、化工、環保、材料、生物醫藥相關行業需求和地方經濟建設為導向,以支撐區域創新發展為目标,培養掌握紡織、化工、材料、染整及相關工業中所進行的物理和化學過程規律以及應用技術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能從事紡織、化工、材料、染整相關行業領域的産品研究與開發、技術開發與應用、工程設計與實施、技術攻關與改造、工程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材料工程專業領域是我校材料與化工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别下設置的專業領域之一,依托我校“物理學”、“土木工程”湖南省應用特色學科、以及“材料科學與工程”校級支撐學科等建設。本領域對接國家及湖南新材料戰略性産業需求,瞄準先進功能電子基礎材料與關鍵戰略材料重點發展方向,聚焦湖南省功能電子材料及生态建築材料與工程生态修複産業集群,圍繞功能電子材料及器件、電化學能源材料、輕量化與功能結構材料等方向開展科學研究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建有“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綠色低碳建築節能與材料技術”、“病險工程結構災變與加固”等三個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土木工程智能防災減災與生态修複”、“環境催化與廢棄物再生化”等兩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以及“電子材料實驗室”、“磁控濺射鍍膜實驗室”等校級科研平台。“計算材料團隊”為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科技創新團隊。
本領域現有骨幹成員53名,其中教授10名,博士49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教學名師1人,博士生導師1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8人、湖南省“121人才”第三層次人才6人。本領域近年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省部級課題50餘項,累計到賬經費4000餘萬元,在Nano Energy、 Phys. Rev. B、Complexity、 J. Power Source、Electrochim. Acta、土木工程學報、建築結構學報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一百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
本專業領域主要培養方向有:
1. 功能電子材料及器件
主要開展新型半導體材料、磁性材料、電磁吸波材料、非晶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低維半導體材料電磁及光學性質、電磁防護材料開發、非晶材料的計算模拟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2. 電化學能源材料
主要開展離子電池材料、燃料電池材料、超級電容器材料等研究,包括傳統動力锂離子電池材料、長壽命和寬溫區新型儲能電池材料、高功率和長壽命水系離子電池材料、固液廢棄物資源化為離子電池材料。
3. 輕量化材料
主要開展車用輕質材料及成型技術的研究。在高比強度、高比剛度車用鋁合金和鎂合金制備技術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擁有鋁基複合材料車用制動盤等核心專利技術多項。
4. 低碳生态建築材料及結構體系研究
主要開展低碳生态建築材料及結構體系研究。包括生态建材的開發與應用、新型建築材料的工程應用與耐久性研究、特種建材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水泥基材料的3D打印技術、深地/深海工程結構混凝土材料環境行為研究、工程結構災害防治與搶修加固新技術研究等。
二、培養目标
面向材料工程領域創新發展需求,以提升職業勝任力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産學融合為途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功能電子材料及器件、電化學能源材料、輕量化與功能結構材料等相關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突出的實踐創新能力,較強的解決工程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能夠承擔材料工程領域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職業素養和國際視野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三、培養方式和培養要求
1. 培養方式
(1)“1+1.5”的培養方式: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采取“1+1.5”的校企聯合培養方式,即1年校内課程學習,1.5年進行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
(2)“雙導師”協同指導制:即1名校内導師和1名校外社會實踐部門的導師共同指導學生,其中以校内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部分課程與學位論文等環節的指導工作。由兩位導師共同确定專業實踐崗位;共同确定專業學位論文選題;共同指導完成專業學位論文。推廣導師指導小組制,由3-5人組成的指導小組進行合作指導制度。導師指導小組中1人為首席導師,主要負責研究生的業務指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其餘導師參與實踐過程、項目研究、部分課程與學位論文等環節的指導工作。
(3)“項目驅動”學位論文選題制:專業實踐學習階段采用“項目驅動”模式,學位論文在“雙導師”指導下,結合專業實踐、圍繞實際的工程項目進行。
2. 培養要求
(1) 素質要求: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熟悉材料工程相關領域的相關規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業精神、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态度和 工作作風。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和環境适應能力,具有健康的體魄,能夠 承擔相應的工作任務,富有合作精神,能夠正确處理各種社會關系。
(2) 知識結構要求:具有紮實的材料學、物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3)專業能力要求:具備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具有從事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産品、新設備的開發能力,或具有解決本領域工程問題的必要的實驗、分析、檢測或計算能力。
四、學習年限
1. 學制為 2.5 年,完成培養計劃的所有環節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即可畢業,并授予碩士專業學位。
2. 申請學位最短年限:研究生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若提前修完課程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取得畢業所需的學分,完成學位論文并通過答辯,可準予提前畢業,但最短不得少于2年。
3. 申請學位最長年限:研究生可延長在校年限,但最長不能超過5.5年(含休學時間)。
五、主要培養環節與要求
表1 主要培養環節、培養内容與學分要求一欄表
類 别 |
課程性質 |
内 容 |
學分要求 |
考核要求 |
課程教學 |
學位公共課 |
必修/選修 |
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生英語,數學,工程倫理等。 |
10 |
滿足規定學分 |
學位專業課 |
必修 |
培養方案中所列學位專業課 |
≥ 6 |
滿足規定學分 |
非學位課 |
選修 |
培養方案中所列專業選修課 |
≥8 |
滿足規定學分 |
*研究方向課 |
|
由指導老師根據研究方向确定 |
|
合格 |
實踐教學 |
必修 |
專業綜合實驗 |
2 |
合格 |
必修 |
前沿講座 |
1 |
達到規定次數 |
必修 |
專業實踐(不少于半年,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少于一年) |
6 |
通過 |
*課外研修 |
|
參加課外科技競賽、創新創業活動 |
(6) |
|
學位論文 |
|
開題報告 |
|
合格 |
|
中期檢查 |
|
合格 |
|
學位論文答辯 |
|
通過 |
注1:研究方向課程由指導老師根據其研究方向确定,通過自學形式完成。
注2:課外研修環節不計入總學分,主要作為獎學金評選和畢業後從業評估的指标。
六、課程設置與學分要求
至少修滿33學分,其中學位課不少于16學分,非學位課程不少于8學分,實踐環節9學分(專業綜合實驗2學分,前沿講座1學分,專業實踐6學分)。指導老師可根據其研究方向确定2-3門研究方向課程,通過自學等形式完成。
學位公共課全校統一要求,含思想政治理論課(3 學分),研究生英語課(3 學分),數學類課程(2學分),工程倫理(1 學分)。
非本專業考入或以同等學力考入的碩士研究生,以及在本科或專科階段沒有系統學習過指定補修課程的(以成績單為準)碩士研究生,必須補修不得少于2門的指定補修課程,同時參加相應的課程考試,并取得合格成績。該類課程的學分不計入培養的總學分。
課程類别 |
課程 編碼 |
課程名稱 |
課程 性質 |
學時 |
學分 |
開課 學期 |
考核 方式 |
開課單位 |
1 |
2 |
3 |
學位課程(必修) |
學位公共課 |
80Y1001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必修 |
32 |
2 |
√ |
|
|
考試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80Y1002 |
自然辯證法 |
必修 |
16 |
1 |
|
√ |
|
考試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80Y1019 |
英語聽說 |
必修 |
16 |
1 |
√ |
|
|
考試 |
外國語學院 |
80Y1028 |
英語閱讀與寫作 |
必修 |
32 |
2 |
|
√ |
|
考試 |
外國語學院 |
80Y1025 |
試驗設計及最優化 |
必修 |
32 |
2 |
√ |
|
|
考試 |
計算科學與電子學院 |
80Y1017 |
工程倫理 |
必修 |
16 |
1 |
√ |
|
|
考試 |
材料與化工學院 |
80Y1023 |
材料與化工現代研究方法 |
必修 |
16 |
1 |
√ |
|
|
|
材料與化工學院 |
學位課程(必修) |
學位專業課 |
材料工程 |
80Y2087 |
材料與化工傳輸原理 |
必修 |
32(8) |
2 |
√ |
|
|
考試 |
材料與化工學院 |
80Y2106 |
高等物理化學—原理與應用 |
必修 |
32(4) |
2 |
√ |
|
|
考試 |
計算科學與電子學院 |
80Y2057 |
新型功能材料 |
必修 (四選一) |
32(8) |
2 |
|
√ |
|
考試 |
材料與化工學院 |
80Y2059 |
半導體物理 |
32(8) |
2 |
|
√ |
|
考試 |
計算科學與電子學院 |
80Y2060 |
彈性力學 |
32(8) |
2 |
√ |
|
|
考試 |
建築工程學院 |
80Y2061 |
材料力學性能 |
32 |
2 |
|
√ |
|
考試 |
機械工程學院 |
非 學 位 課 程(選修) |
80Y3087 |
第二外語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外國語學院 |
80Y3105 |
工程創新 |
選修 |
16 |
1 |
|
√ |
|
考查 |
專家 |
80Y3202 |
科技論文寫作A |
選修 |
16 |
1 |
√ |
|
|
考查 |
相關學院 |
80Y3203 |
複合材料 |
選修 |
24 |
1.5 |
|
√ |
|
考查 |
材料與化工學院 |
80Y3196 |
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 |
選修 |
16 |
1 |
|
√ |
|
考查 |
相關學院 |
80Y3197 |
材料合成與制備方法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相關學院 |
80Y3111 |
儲能材料與器件 |
選修 |
16 |
1 |
|
√ |
|
考查 |
材料與化工學院 |
80Y3112 |
納米材料與器件 |
選修 |
16 |
1 |
|
√ |
|
考查 |
材料與化工學院 |
80Y3113 |
金屬功能材料及應用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機械工程學院 |
80Y3115 |
固體物理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計算科學與電子學院 |
80Y3118 |
計算物理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計算科學與電子學院 |
80Y3119 |
Python語言程序設計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計算科學與電子學院 |
80Y3120 |
先進光電材料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計算科學與電子學院 |
80Y3122
|
新型建築功能材料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建築工程學院 |
80Y3123 |
現代混凝土技術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建築工程學院 |
80Y3124 |
工程結構可靠性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建築工程學院 |
80Y3198 |
高等混凝土結構理論與應用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建築工程學院 |
80Y3125 |
物理冶金原理 |
選修 |
16 |
1 |
|
√ |
|
考查 |
機械工程學院 |
80Y3153 |
輕量化材料設計與制備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機械工程學院 |
80Y3152 |
材料成型方法與工藝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機械工程學院 |
80Y3224 |
建築材料測試與分析技術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建築工程學院 |
80Y3165 |
電子裝備制造管理* |
選修 |
8 |
0.5 |
|
|
√ |
考查 |
企業 |
80Y3164 |
化工過程及設備* |
選修 |
8 |
0.5 |
|
|
√ |
考查 |
企業 |
研究方向課 |
80Y3938 |
現代材料研究技術 |
選修 |
16 |
1 |
2-4學期 |
考查 |
導師指定 (不計學分) |
80Y3939 |
薄膜物理 |
選修 |
16 |
1 |
80Y3941 |
高分子合成與改性 |
選修 |
16 |
1 |
80Y3913 |
有機功能材料 |
選修 |
16 |
1 |
80Y3908 |
新型複合材料 |
選修 |
16 |
1 |
80Y3950 |
磁學及磁性材料導論 |
選修 |
16 |
1 |
80Y3951 |
VASP程序包的使用 |
選修 |
16 |
1 |
80Y3944 |
材料的力學行為與結構 |
選修 |
16 |
1 |
補 修 本 科 課 程 |
1001011 |
高等數學B(1) |
選修 |
56 |
4 |
|
|
|
考查 |
相關學院 (不計學分) |
1001015 |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0602005 |
有機化學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0602601 |
材料化學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0202005 |
工程力學 |
選修 |
32 |
2 |
√ |
|
|
考查 |
1002302 |
近代物理導論 |
選修 |
40 |
2 |
|
√ |
|
考查 |
0902206 |
結構力學(2) |
選修 |
64 |
4 |
|
√ |
|
考查 |
實踐環節 (必修) |
80Y4004 |
專業綜合實驗 |
必修 |
2周 |
2 |
第2學期 |
考查 |
相關學院 |
80Y4002 |
前沿講座 |
必修 |
8場 |
1 |
1-4學期 |
考查 |
相關學院 |
80Y4003 |
專業實踐 |
必修 |
|
6 |
3-4學期 |
考查 |
相關學院 |
合計 |
33學分 |
注:① 學位專業課至少修滿6學分。 ② 非學位課程由導師根據培養及研究方向進行選定;研究方向課由導師根據研究方向指定2-3門并通過自學形式完成。 ③ 教學學時括号内為實驗實踐課時,帶*号課程為企業課程,可安排在企業上課或者企業工程師來學校上課。 |
七、實踐教學環節
以下各項必修環節為我校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礎上,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還應滿足相關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導性培養方案中的相關要求。
1. 專業綜合實驗
本專業類别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保證不少于2周的專業綜合實驗教學,專業綜合實驗應于第二學期内完成,可采用集中專業綜合實驗,也可在第二學期穿插分段完成。
2. 前沿講座
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學期間應至少參加8次學術講座或報告。
3. 專業實踐
(1)在學期間,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保證不少于六個月的實踐教學,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應屆本科畢業的研究生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一年。
(2)在導師指導下,研究生要制定并提交實習(實踐)計劃,撰寫實習(實踐)總結報告。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參加專業實踐或未通過專業實踐考核的,不得申請畢業和學位論文答辯。
(3)專業實踐的具體環節、要求和考核工作規定參照《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工作要求及考核工作規定》。
(4)專業實踐考核最遲應于第五學期第3周前完成。
八、課外研修環節
為加強我校研究生的創造、創新與創業精神和課外創新實踐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促進研究生個性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将課外研修環節納入研究生人才培養計劃。至少修滿6學分,但不計入總學分。
提交
序号 |
課外研修項目 |
課外研修要求 |
學分 |
1 |
社會實踐 |
社會實踐(每學期1次) |
2學分 |
2 |
課外科技競賽 |
校級獎 |
2學分 |
省部級獎 |
3學分 |
國家級獎 |
4學分 |
省級學會獎 |
2學分 |
國家級學會或協會獎 |
4學分 |
3 |
技能考核 |
全國大學英語六級 |
2學分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獲三級以上證書 |
2學分 |
全國計算機軟件水平考試獲初級以上證書 |
2學分 |
獲全國各行業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 |
2學分 |
4 |
科研訓練科 |
參加2次學術會議并提交總結報告 |
1學分 |
主持學校科技創新項目 |
2學分 |
主持企業科技創新項目 |
2學分 |
主持省研究生科技創新項目 |
4學分 |
參與教師科研且不少于2個月 |
1學分 |
參與教師科研且不少于1個學期
|
2學分 |
參與企業實際工作不少于1年 |
4學分 |
參與企業實際工作不少于半年 |
2學分 |
解決1個技術難題使生産恢複正常 |
4學分 |
解決1個技術難題使企業增收 |
6~8學分 |
5 |
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 |
參加創業教育培訓1次 |
1~2學分 |
提交總結論文 |
2學分 |
自主創業注冊公司運行半年 |
2學分 |
自主創業注冊公司運行1年 |
4學分 |
在創業基地或實體工作3個月以上 |
2學分 |
在創業基地或實體工作半年以上 |
4學分 |
在創業基地或實體工作時取得有用價值的成果1項 |
6~8學分 |
其它經認定的創業活動 |
1~2學分 |
6 |
學術成果 |
B4類及以上期刊發表1篇論文 |
8學分 |
B5類期刊發表1篇論文 |
6學分 |
B6類期刊發表1篇論文 |
4學分 |
B7類期刊發表1篇論文 |
2學分 |
B8類期刊發表1篇論文 |
1學分 |
授權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
6學分 |
授權實用新型專利和軟件著作權第一發明人 |
2學分 |
注:凡同一獎項多次獲獎,隻計最高級别學分。
九、學位論文
1. 選題
學位論文選題直接來源于生産實際并具有明确的應用價值,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策劃、工程設計項目或技術改造項目,可以是技術攻關研究專題,可以是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産品的研制與開發。
2. 開題
經企業實踐與實習階段學習後,最終确定研究課題,進入學位論文階段。開題報告課題要求直接來源于生産實際或具有明确的生産背景和應用價值的課題,包括技術引進、技術改造、技術攻關等生産關鍵任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和新産品的研發等方面的課題。
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開題報告應明确學位論文形式。原則上,論文形式一經确定不允許修改。開題報告最遲應在第三學期第8周前完成。
3. 中期檢查
提交中期報告并接受中期檢查。學位點組織校内與企業相關人員組成檢查小組,對中期報告中所反映的學位論文工作進展情況、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存在的問題、與預期目标的差距等進行考核與診斷,幫助研究生切實解決學位論文工作中遇到的實際難題,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對綜合能力較差、進展緩慢、投入時間和精力不足的研究生提出學業警告,或按學籍管理規定進行處理。
中期檢查最遲應于第四學期末完成。
4. 論文與答辯
論文工作須在導師指導下,由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本人獨立完成,具備相應的技術要求和較充足的工作量,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具有先進性、實用性,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論文可以采用産品研發、工程規劃、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多種形式。
研究生應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一篇達到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畢業要求的學位論文,重在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時間距提交開題報告時間應至少為12個月。
十、畢業
研究生學習期滿,修滿培養方案規定的學分,完成實踐教學等必修環節,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并經過學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審議通過後,可授予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
制訂人:陳 橋
審核人:鄧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