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1、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2
課程編碼:510001、510002【原5101041】
課程類别:通識教育基礎
課程性質:必修課
公共課适用範圍:大一新生: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1
全校畢業生: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2
學時數:32
學分數:2
先修課程:無
考核方式:考查
制訂單位:招生與就業指導處
審核單位:教務處
一、教學大綱說明
(一)課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務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是面向全校大一新生和畢業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
課程作用:一方面有效指導大學生科學規劃職業生涯,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和方法,合理規劃好大學四年的時光,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争力,幫助大學生科學選擇職業發展道路;另一方面幫助大學生掌握一些在就業前必備的知識,為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素質和提升就業能力提供一個服務平台,為其提供具有實踐意義的就業指導服務,同時為學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提供主渠道,為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主陣地。
課程任務:通過介紹社會職業和職業生涯設計的有關知識,解釋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傳授求職擇業基本方法與技巧,幫助大學生正确自我定位,能根據自身特點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職業生涯的設計,調整擇業心理,做好擇業準備,以正确的價值觀、擇業觀和行為規範、良好的心态參與求職擇業活動,增強大學生适應新的就業形勢的能力,使大學畢業生能順利就業,愉快地走向工作崗位。
(二)課程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 1.掌握職業規劃的知識和方法,促進大學生正确認識自我、積極探索職業社會、拟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職業目标和職業發展道路,提高大學生對職業社會的感性認識和實際工作能力,從而大大提升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和就業能力。2、了解職業、職業素質、職業理想、職業生涯設計、社會用人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與要求;熟悉國家、地方的就業政策和各級教育行政、學校關于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細則、做法及相關操作程序等。 3.通過了解社會、了解職業、了解自己,了解職業發展的階段特點,清晰地認識自己的特性,職業和特性及社會環境,了解就業形勢與政策法規,掌握基本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相關的職業分類知識以及創業的基本知識。樹立正确的職業理想;增強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自主擇業、立業創業的自覺性;形成依法就業、競争上崗等符合時代要求的觀念;樹立正确的擇業觀念,養成良好的擇業道德、健康的擇業心态,增強擇業意識。4.學會依據社會發展、職業需求和個人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的方法;掌握求職擇業的方法與技巧,解決求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正确選擇職業,為将來的發展與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師應根據學校教學設備條件實際情況,結合所教班級學生專業特點,選擇适當的教學方法,廣泛使用啟發式、直觀式、讨論式及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鼓勵教學方法創新,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建立師生互動關系,全程為學生提供就業咨詢和指導。以下方法可供參考:
1.課堂專題講授(每章一個專題,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和學生就業的實際情況,盡可能引入案例教學法)
2.課堂讨論/提問(一些專題用課堂讨論、教師講評的形式,全班或分小組進行)
3.運用相關教學資源,拓展教育平台
4.就業咨詢
5.社會實踐調查
6.情景模拟、行為訓練
(四)教材與教學參考書
依照就業創業課程需求,選定教育信息話改革創新示範教材、高等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人民郵電出版社、中國工薪出版集團聯合出版的由楊韬主編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大學生就業指導》作為就業創業指導課教材。結合我校實際,同時參考全國兄弟院校的相關教材,修訂教學要點和大綱。
教學主要參考書:
1.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大中專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編定:
《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第四版。
2.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
《中國大學生就業》,高等教育出版社月刊。
3.自編參考資料。
二、課程的教學目标、内容及方法
主要内容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使大學生意識到确立自身發展目标的重要性,了解職業的特性,思考未來理想職業與所學專業的關系,逐步确立長遠而穩定的發展目标,增強大學學習的目的性、積極性。
(一)職業發展與規劃導論
教學内容:
1.職業對個體生活的重要意義、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
4.生涯規劃與未來生活的關系;
5.職業角色與其他生活角色的關系;
6.大學生活(專業學習、社會活動、課外兼職等)對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課堂活動與小組讨論。
教學目标:使學生了解影響職業發展與規劃的内外部重要因素,為科學、有效地進行職業規劃做好鋪墊與準備。
教學内容:
1.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自身因素;
2.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職業因素;
3.影響職業生涯發展的環境因素。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課堂活動、小組讨論、案例分析。
(一)認識自我
教學内容:
2.興趣的概念;興趣與職業的關系;興趣的評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與職業的關系;人格的評定方法;
4.需要和價值觀的概念;價值觀與職業的關系;價值觀的評定方法;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使用測評工具、案例分析。
(二)了解職業
教學目标:使學生了解相關職業和行業,掌握搜集和管理職業信息的方法。
教學内容:
1.我國對産業、行業的劃分及概述;我國勞動力市場的基本狀況;國内外職業分類方法;
2.影響勞動力市場的因素;
3.根據設定的職業發展目标确定職業探索的方向;
4.職業信息的内容:工作内容、工作環境、能力和技能要求、從業人員共有的人格特征、未來發展前景、薪資待遇、對生活的影響等;
5.搜集職業信息的方法:可利用學校、社區、家庭、朋友等資源。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分組調查、課堂讨論等。
(三)了解環境
教學目标:使學生了解所處環境中的各種資源和限制,能夠在生涯決策和職業選擇中充分利用資源。
教學内容:
1.探索學校、院系、家庭以及朋友等構成的小環境中的可利用資源;
2.了解國家、社會、地方區域等大環境中的相關政策法規、經濟形勢,探索其對個人職業發展的意義和價值。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完成作業。
(四)職業發展決策
教學内容:
1. 決策類型;職業生涯與發展決策的影響因素(教育程度、工作及家庭對決策的影響,個人因素及環境因素);
3.做出決策并制定個人行動計劃;
4.識别決策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提高問題解決技能;
5.識别決策過程中的消極思維,構建積極的自我對話。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個人經驗分析、課後練習。
第三部分:提高就業能力
通過本部分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具體的職業要求,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素質和職業需要的技能,以勝任未來的工作。
教學目标:具體分析已确定職業和該職業需要的專業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對個人素質的要求,并學會通過各種途徑來有效地提高這些技能。
教學内容:
1.目标職業對專業技能的要求;這些技能與所學專業課程的關系;評價個人目前所掌握的專業技能水平;
2.目标職業對通用技能(表達溝通、人際交往、分析判斷、問題解決、創新能力、團隊合作、組織管理、客戶服務等)的要求;識别并評價自己的通用技能;掌握通用技能的提高方法;
4.根據目标職業要求,制定大學期間的學業規劃。
教學方法:職場人物訪談、小組讨論、團隊訓練。
第四部分:求職過程指導
(一)搜集就業信息
教學内容:
1.了解就業信息;
2.搜集就業信息;
3.分析與利用就業信息。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經驗交流。
教學内容:
1.簡曆制作的注意事項;
2.求職禮儀;
3.面試基本類型與應對技巧;
4.面試後注意事項。
教學目标:使學生理解心理調适的重要作用;指導學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調适方法,更好地應對求職挫折,抒解負面情緒。
教學内容:
1.求職過程中常見的心理問題;
2.心理調适的作用與方法;
3.建立個性化的心理調适方法。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小組讨論、經驗分享、團體訓練。
(四)就業權益保護
教學内容:
1.求職過程中常見的侵權、違法行為;
4.社會保險的有關知識。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案例分析。
第五部分:職業适應與發展
通過本部分學習,使學生了解學習與工作的不同、學校與職場的區别,引導學生順利适應生涯角色的轉換,為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标:引導學生了解學校和職場、學生和職業人的差别,建立對工作環境客觀合理的期待,在心理上做好進入職業角色的準備,實現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
教學内容:
1.學校和職場的差别;學生和職業人的差别;
2.初入職場可能會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方式。
教學方法:課堂講授、經驗分享。
(二)工作中應注意的因素
教學目标:使學生了解影響職業成功的因素,積累相關技能,發展良好品質,成為合格的職業人。
教學内容:
1.影響職業成功的因素——所需知識、技能及态度的變化;
2.有效的工作态度及行為;
4.職業道德培養。
教學方法:職場人物訪談、實習見習。
三、課程考核
1.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1》【510001】
以學生上交《生涯規劃書》做末考成績評定。
2.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2》【510002】
畢業生必須在“tyc33455cc太阳成集团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微信公衆号注冊,并上傳個人簡曆(50分)和進行網絡測試(50分),兩者的綜合成績作為末考成績。